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information

医学信息

25 2024-09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发布者: pg电子pg电子    浏览次数: 0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Virchow(威尔萧)教授于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被广泛认可并沿用至今。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2024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十个“世界血栓日”。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ISTH的号召,将在这一天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从而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但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即保证了血液有潜在的可凝固性又始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然而,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动态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内凝固,形成血栓。 

与之相应的临床事件有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常常导致严重后果。

通常血栓常被分为:白血栓、混合血栓、红血栓、透明血栓四种。其中白色血栓是静脉内膜损伤处最初沉积并吸引更多血小板粘附,血小板间有少量纤维素,形成白色较坚实的固体块状物质。牢固地粘附在内膜损伤处的表面。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混合血栓是在白色血栓的下游,血流流速减慢,血流淤滞从而引起血小板沉积并相互吻合呈分支的类似珊瑚状形态,显微镜下呈分支状的小梁,小梁表面有白细胞大量粘着,小梁之间因血流更趋缓慢,使凝血因子能达到较大浓度而有多量纤维素形成,构成网状,网眼内粘有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这样形成的圆柱状血栓,肉眼呈红白交替的层状,称为混合血栓。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红血栓是在混合血栓的下游,血流极为缓慢甚至停止,出现血液凝固过程,纤维素网眼内充填按正常比例均匀分布的红、白细胞,肉眼呈暗红色,光滑湿润而有弹性,以后水分吸收,变得干燥易碎。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白血栓和红色血栓因其形成部位和成份的因素不同又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如:

红血栓由于其容易脱落并随血流移动,可能引发严重的栓塞事件,如肺栓塞。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此外,红血栓还可能引起肢体偏瘫、眩晕、言语不利、面瘫、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白血栓则因其容易形成栓塞、梗死等,可能导致肢体麻木、偏瘫、视力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组织器官的缺血和坏死。

透明血栓常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 共话血栓的前世今生

了解了血栓的的分类和形成因素,对应文章开始我们了解的世界血栓日设立和来源,我们知道形成血栓的三个危险因素,即威尔萧三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由此我们可知对症预防及避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适当活动都能有效预防和避免血栓的发生;当然生活中存在不可控因素,如意外伤害、不可避免手术等都会增加血栓风险,对应的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相应干预,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和发生,如:药物、机械预防等,需要强调的是凝血与出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科学合理的平衡,所以在正规pg电子机构和医师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及预防措施尤为必要,切忌讳疾忌医、贻误病情。

免责声明:参考内容和本页图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pg电子pg电子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检索

SEARCH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陕公网安备61010202000354
友情链接: